秋决

评分:
6.0 还行

原名:秋决又名:Execution in Autumn

分类:家庭 / 犯罪 / 古装 /  中国台湾  1972 

简介: 裴刚(欧威 饰)自幼受到奶奶(付碧辉 饰)的溺爱,性格飞扬跋扈,桀骜不驯。在一次

更新时间:2023-03-05

秋决影评:楊牧:刻意書簡


刻意書簡
致張永祥

去夏在永和,你說「秋決」也是你的秋決;寫好了便好,寫不好就和死囚一起上法場,爾後不再寫甚麽劇本了。週前在西雅圖得觀此劇,才知道你踴躍之迅速,不禁非常歡喜。多少年前風雨夜聽「泥水夫妻」,頗有欲言不忍言者,時過境遷,現在看你的「秋決」,回憶其它,感到意志和成長的關系,不得不為你大聲喝采!

我一向不甚了了於電影之為藝術;過去甚至有個偏見,認為黑房子裏的光影戲劇終不如光天化日下的舞臺戲,以前者過份有效地控制着觀衆的情緒,在光影和音響效果之下遽爾把握了無辜的觀衆,動輒二小時——終是覺得不太公平。舞臺劇之可愛在於觀衆也能積極地參予戲劇之進行,演者精采,觀者自然屏息;反之則可鼓噪離席以打擊臺上的生旦凈丑,構成一種互相刺激互相教育的人文境界。三十年代有人為文曰「社戲」,談到擺渡江河觀劇的經驗,如何地期待武生出場而不見其出場,如何地因為老旦久久覇佔舞臺而終於瞌睡回航,讀之而覺深得我心。希臘戲劇之發生本來也是與節慶有關的。故其強調全民之參予;新劇上演之日,執政者須統籌銀元分送觀衆,藉以引發民衆看戲的興趣。如今看戲要排隊購買魚貫入座,忽又沉沒於漆黑的環境裹,這是我特別不喜歡看電影的原因。

但完全不看電影終於並不可能。在這樣的時代裹,電影確實已經超過其它藝術,成為最直接有效的傳達媒介了。

「秋決」是我看過的中國電影裏最好的一部。這話說與不說,與「秋決」並無關系,因為我本來不太看電影。但我班上有一位美國學生,本來是在加州大學學電影的,「理論」和實際的電影製作都算是內行的,他也說「秋決」是上乘之作,並且建議我租來在比較文學系裏放映一次,以說明「春秋代序」在中國文學裏的偉大含藴。所謂「春秋代序」,本來是我這學期講解古典詩時的主題。要之,中國文學的時序觀念是春秋交替的,此事極可尋思,以其和西方文學的時序觀念恰好相反。莎士比亞「里查三世」開始的時候,陰險可惡的主人翁格勞斯特公爵(卽後來的里查三世)進場,高聲唸道:

Now is the winter of our discontent
Made glorious summer by the sun of York.

現在這約克的太陽把我們的隱忍難堪的
嚴冬變成了光榮體面的夏日了。

(梁實秋譯)

而楚辭九歌「禮魂」在意象化時間之永恆的時候說:

春蘭兮秋菊
長無絕兮終古

其它例子多不勝舉,我一向認為這是中國人與西方人文學思維方式最大的不同之一。孔子作「春秋」,記述時間範限內無數的篡殺浮沉,若孔子是西方人,這份年報一定叫做「夏冬」。孔子作「夏冬」,亂臣賊子懼,格勞斯特公爵就是英國的亂臣賊子。

我覺得「秋決」最使我感動的依然是這個春秋代序傳統的表現。春之生與秋之死揭發生命和時間的奥秘。水磨下的春花反映死囚的鐐銬,是高級的戲劇,因為那也是上乘的「詩」!這是第一層次最博大的對照;其次,死囚的暴戾乖張和蓮兒的溫婉柔順也是尖銳而不可忽視的,前者乃秋之肅殺,相對於後者乃春之圓潤——而力是要向愛低頭的,渡向永恆的安祥和鎭靜。我在「秋決」裹看到這些對照。又例如片頭一般犯人臨刑之觫,相對於劇終主角赴死之莊嚴;例如牢頭之寓愛於毀,相對於奶奶之寓毀於愛;例如書生之天人悲憫,相對於慣竊之身心敗壞。整個戲建築在一系列鉅大深沉的比照上,這是我初步的了解。劉紹銘是我的朋友中對電影藝術最具修養的一位,他在致李行書中認為書生一角破壞了全劇的統一性,主張書生可以「閉嘴」。我覺得如果以書生和慣竊做一對照,影射死囚心志發展的過展,還是可以讓他暢所欲言,「嚕嗦」下去。事實上就死囚個人而言,代父坐牢的書生和偷鷄摸狗的慣竊都是不可愛的,所以他對前者嚷道「少嚕嗦」,對後者則曰「我不要跟你說話」。惟有如此,此死囚乃與別人不同,乃有全劇由暴戾渡向莊嚴之英雄事蹟,這也是不可忽視的。

愛與死本是一切藝術最顯著的主題,是以李斯里·費德洛專書論「美國小說中之愛與死」,其實已經照顧到美國小說一切一切的問題。而為一本小說命題時,如遽爾如武者小路實篤之「愛與死」,亦可見作家書成刹那之技窮乎?「秋決」也包涵了愛與死的問題;何可歌認為劇中之作愛鏡頭極可擴大渲染,以加強死囚有限時光中的悲劇情懷,我仍以為未必。蓋「秋決」中死的描寫本是心靈張力的暗示,劇終並無頭顱落地的形狀,又何必渲染裸程牢房的鏡頭呢?要之,藝術最高的技巧仍在暗示,點到即可,在電影裹浪費膠卷大概和在文學裏浪費筆墨同樣可惜吧!基於同樣理由,我完全同意何可歌和劉紹銘對此劇配音的批評。

李行之重用這位日本配樂師,殆可謂異哉!我有一個感覺,在我看到的所有的黑澤明當中,最令人惋惜的往往是配樂,而「秋決」竟取了這塊稀爛的他山之石。看日本古裝電影,我還有一個感覺,總以為他們過份使用字幕來代表時間或地方,例如「近衛久安三年·京都」,或「奈良」,「江戶」之類——字幕以東洋式草體血紅打出,後面跟着一片沉重嚴肅的男低音,把故事背景大略向觀衆交代一下,電影於焉開始。我以為這種技巧殊不可取。電影之所以迷人在其能於瞬息間令時空移位,利用眼目所及的風物迅速地把觀衆導向特殊的時代和世界;這是電影比文字藝術厲害的地方。我認為說明敍事性的部份愈少愈好,否則其侵犯文字藝術過劇,難免引起反感。我常覺得希區考克「迷魂記」(Psycho)開始不久那場大雨之萬鈞劇力是其它文字藝術所難夢想企及的,也許只有愛德格·愛倫·玻(Edgar Alan Poe)的短篇小說「瓶中稿」(Ms.Found in a Bottle)所述古舟傾覆前之無邊黑暗差可比擬,但前者改變觀衆判斷情緒之速,之直接,仍非後者所能趕得上的。「飄」裏白船長答應其女兒去歐洲遊歷,下一秒鐘在迷濛的倫敦塔影之前,其女夢魘驚醒,白船長說:「我們回家去!」前後不及一分鐘,已經游了一趟歐洲,何等令人羡慕的藝術效果,我們雕蟲之輩永遠辦不到!而且影幕上也並不需要打出「倫敦」的字樣,背後更不需要男低音嚕嚕嗦嗦歷述游歐狀況,這是多麽令人羡慕的科學藝術!

這幾年我看到的最好的中國電影,除「秋決」以外就是胡金銓的「龍門客棧」。這兩個電影都在開頭時先詳細交代故事的歷史和哲學背景,「龍門客棧」是甚麽「明朝末年,奸宦當道,殘害忠良……」,「秋決」是「春生秋死,先聖」怎麽怎麽的——我以為二者都背棄了電影藝術的至高原則。記得有人批評胡金銓和李行的電影饒富日本風味,依我看來,其最「日本風」者莫非在此?以之比較柏格曼的「處女之泉」開場時明明亮亮沉默安靜的純潔意象,知何可歌所謂「此時無聲勝有聲」是對的,我們也許可以更進一步要求導演們想想,是不是「此時無字勝有字」呢?近讀十八世紀日本木偶劇脚本「忠臣藏」,深為其演出技巧之迥異於文藝復興以後的西方戲劇而莞爾。此劇通篇(我用「篇」字,表示我所得者乃「書齋劇」)有一角色專司解析評判劇情之責,類似古希臘戲劇之「合唱」,但遠比古希臘戲劇之「合唱」活躍,時常語乎戲劇人物的地位,此角色稱為「語」。「語」之為用,有時是舞臺指導(如「某某人自花園右端施施然而來」),有時是卽興品評劇中人物(如「此人可謂陰險矣」),有時更預言未來的發展。讀此劇,才知日本電影之所以充滿了現諸影幕的「語」和隱乎幕的「語」,如「近衞久安三年·京都」者。日本劇場傳統如此,是不難了解的。文藝復興以後的西方戲劇大略而言,放棄了彷佛「語」的合唱。以莎士比亞為例,其劇本中具有古希臘戲劇合唱意義的已少乎其少(較重的例子是「馬克白」中的女巫),改以人物之「獨語」推展劇情,前引格勞斯特公爵的夏冬獨語便是一例。依我初步的觀察,這種主角人物獨語的傳統臻於極致的,或許便是雷內的「去年在馬倫巴」(L'Année Derniére a Marienbad)。

我覺得,客觀的回顧傳統,上述兩種技巧皆有偉大的歷史意義,但如果讓我主觀地期望於現代電影,則我以為後者較能為可取,至少後者是我所較能忍受的。這並不是因為歐洲的一定比日本的好,而是因為我覺得一切戲劇都不應該把舞臺指導原原本本翻給觀衆看,否則觀衆大可回到書齋閱讀脚本,何苦去排隊買票魚貫入場?以此再想「秋決」,似乎它雖含日本式的哲學解說於片頭,在死囚心理變化的洩露上,並未必探用了獨語的方式——你們讓演員沉默生動地表現變化,這也許就是最值得喝采的地方了。

說了這麽多外行話,一切一切只好歸咎於無聊的長夏。

(一九七二)


  • 6.4分 高清

    极光之爱

  • 7.4分 高清

    爱,藏起来

  • 6.4分 高清

    基友大过天

  • 7.1分 高清

    赤裸而来

  • 7.5分 高清

    萌动

  • 6.4分 高清

    神的孩子奇遇记

  • 7.5分 高清

    日后此痛为你用

  • 7.7分 高清

    非诚勿语

下载电影就来开心电影院,本站资源均为网络免费资源搜索机器人自动搜索的结果,本站只提供最新电影下载,并不存放任何资源。
所有视频版权归原权利人,将于24小时内删除!我们强烈建议所有影视爱好者购买正版音像制品!

Copyright © 2022 开心电影院 kxdyy.com